80-90(1/26)
第81章对于赵淳楣对登基,有人欢喜有人忧。
因天下安定而过上一段太平日子的百姓以及跟随她南征北战的军官们自然是直接受益人,与之相反,曾经北狩二帝的近臣则担忧不已。
而这其中,最为发愁的就是梁山一伙。要知道,他们不光是站在宋徽宗一边,其中不少人可是跟二龙山闹得挺不愉快的。
深夜,宋江端坐在桌前,轻抚宣纸,似乎是想要写些什么,但悬着的笔却久久无法落下。
想来他们被宋徽宗一道圣旨派去南方征讨方腊,来来回回一打就是两年多,等回过神来,整个大宋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光是金人南下,就连皇位都易了主。
坐上龙椅的那人,偏偏是自己最不愿看到的。
“咚咚,”突然,外面响起敲门声。
宋江回神,推开门后,发现自己的军师吴用站在原地,连忙将人请了进来。
“哥哥这么晚了还不睡,莫不是有什么事?”吴用眼尾带笑,多年的刀光剑影,让一位曾经乡村教书先生
也成长到今天的地步。
二人兄弟相才称,宋江见此也不瞒着,直接了当道:“我是想给宿太尉写信,问他能不能帮着往上面递个话。”
“哥哥是想对那新官家服软了?”
宋江苦笑,“除此之外,还有别的办法吗?”
烛光打在他花白的鬓角上,吴用见此暗叹一声,这两年宋江老得厉害,算起来不过四十岁的年龄,看起来倒似老汉一般。想来是攻打方腊,心血耗尽。
事实上,梁山打方腊,战况可以用惨烈来形容。
与他们想象中的不同,方腊并不是什么山匪草寇,他们有军队,有名将,甚至连小朝廷都一应俱全。梁山攻城,本身就是吃亏的一方,后期因为朝廷动荡,甚至连粮饷都拿不出来。好在方腊危及江南局势,为了自保,不少当地士绅商贾提供了援助,宋江又把梁山的家底全都掏了出来,如此才勉强填上窟窿。
即便这样,战后清点,山上的首领没了一半,手下七万大军缩水成三万人,最重要的是,他们已经没有退路了!
长叹一声,宋江转身要去把信写完。
吴用却叫住了他,“且慢,哥哥,此事不急,我有一计可保兄弟们后半生无忧。”
“当真!”宋江让他赶快说。
吴用沉吟片刻,缓缓道:“我知山寨这些年跟宿太尉一直有联系,而他身居高位,能够上达天听,确实是位好帮手。”
“是啊,”宋江叹了口气,“好在宿太尉没跟二帝一样被掳到金国去,还能说上话。”
“此言差矣,”吴用摇头,“他要是真被掳走了,那才是能说上话的。”
宋江微愣,旋即反应过来,是了,金国掳走的臣子,基本都是在国家危难当头愿意出来仗义执言,或者拼死抵抗过的,尤其张叔夜过界河后仰天长叹,气绝身亡,更是让无数百姓落泪。虽然出了秦桧这么个玩意儿,但总体上瑕不掩瑜。
而相对应的,留在京城的官员们就有些尴尬,虽然赵淳楣登基后,并未追究他们责任,有些甚至还在任上,但明眼的都能看出来,这只不过是因为人员短缺的权宜之计。这些人虽然活着,但作为一个政治人物,他们的寿命已经到头了。
所以,宿太尉要是在金国,一封公开信下来,哪怕是皇帝也得掂量掂量,而在汴京,则完全没人理。
想清楚的宋江有些慌乱,这可是他最后的救命稻草了,倘若连宿太尉都没用,还有谁能帮他。
吴用见他如此,察觉到有些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