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20(12/43)
,祝嬷嬷在一旁回道:“大姑娘今日没出门。”“这还像点样子!”太夫人满意了,她琢磨着把修容堂的掌柜请来,给顾知灼好好养养肤。
祝嬷嬷忍不住打破了她的幻想:“大姑娘带着几个姑娘和世子爷他们在校场试弩。”
太夫人:“……试什么?”
“弩。”
“校场?”她的心一抽一抽的,颤着声音,不报什么希望的问道:“二姑娘也去了?”
“是、是的。”
除了四姑娘在安国公府没回来,三少爷被世子爷丢去了军营,其他人全都去了。
太夫人:“……”
她的亲亲宝贝乖孙女又被带野了。
太夫人抚着额心,蹭得一下站起来,气冲冲道:“走,跟我去看看,这一个个,从老到小,怎么就非爱往校场跑。大暑天的,是冰盆不凉快,还是冰镇果子露不好喝?”
太夫人鲜少在大暑天外出,她养尊处优惯了,一离开放着冰盆的厅堂就热得浑身难受,还没走出垂花门就后悔了。
后悔归后悔,也只能硬着头皮上。
一路上磨磨蹭蹭地走到校场,远远的,太夫人就看到了几个孙子孙女全都围在大太阳底下,也不知道在忙些什么。
“祖母来了。”
顾以灿最先注意到了。
顾知灼回首一看,见她板着脸,满头大汗,在发火的边缘。她甜甜一笑,挥手喊道:“祖母。”
其他人也纷纷回头,一声声祖母,叫得太夫人火气顿消,眉开眼笑,声音也温柔了:“你们在做什么呢。”
顾知灼:“试弩,您来得正好。”
顾知微扶着太夫人去天棚底下坐,说道:“大姐姐和二姐姐做了一把连弩,叫我们出来一块儿试弩!我们正在看二姐姐组装,咔嗒咔嗒就装好了,很有意思的。”
太夫人眉头直皱:“你也晒黑了。”
顾知微装傻,掩嘴直笑。
咔嗒。
话音刚落,轻脆地机关合拢声恰在这时响起。
顾知骄顺利地把箭匣卡了进去,她仔仔细细检查了一下,兴奋道:“大姐姐,你看。”
顾知灼抬手接过,仔细检查了一下。
这是八天里的第四把,前三把的主要问题还是会解体。
并不是连弩的结构问题,而是在连续射击后,枢轴因为受不住力而断裂。
顾知灼思来想去,和顾知骄商量后决定减少枢轴的受力。
“这把是在枢轴和箭匣的连接点加了两个齿轮,又缩小了箭匣的长度。”顾知灼跟太夫人解释了一遍,显摆道,“您瞧,箭身和箭匣都是骄骄亲手打磨的,连一根毛刺都没有。弩弦是用三股牛筋揉捻的,三弟弟揉了好几天。”
箭匣的长度减小,相应的,整把弩尺寸也得跟着改,顾知灼计算了好几天。如今这把连弩和图纸上的已经大为不同,重量更轻,也更加的小巧。
麻烦的是,军中常用的铁矢都不能用,需要重新打造,千机营日夜开工,也只打出了一千五百支。
太夫人:“……”
她头昏脑涨,只听懂了一件事:旧的铁矢都不能用了。
她大手一挥,爽快地说道:“祖母给你们买新的。”这态度就跟在说,旧的脂粉没用了,买新的一模一样。
顾知灼莞尔一笑,乐呵呵地应着。
顾知骄有些忐忑:“不过,还没试过,不知道好不好用。”
顾知灼信心十足:“我觉得这把肯定行。”